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65篇
  免费   26633篇
  国内免费   21783篇
化学   62038篇
晶体学   1665篇
力学   6010篇
综合类   533篇
数学   11866篇
物理学   60369篇
  2023年   994篇
  2022年   1292篇
  2021年   1321篇
  2020年   1623篇
  2019年   2149篇
  2018年   2027篇
  2017年   2827篇
  2016年   2980篇
  2015年   3417篇
  2014年   3472篇
  2013年   5510篇
  2012年   6128篇
  2011年   7808篇
  2010年   10869篇
  2009年   11008篇
  2008年   4990篇
  2007年   4439篇
  2006年   3927篇
  2005年   4001篇
  2004年   4559篇
  2003年   3646篇
  2002年   3504篇
  2001年   3691篇
  2000年   2903篇
  1999年   2933篇
  1998年   2340篇
  1997年   2105篇
  1996年   2377篇
  1995年   2834篇
  1994年   2872篇
  1993年   2960篇
  1992年   2501篇
  1991年   2138篇
  1990年   1790篇
  1989年   1903篇
  1988年   1870篇
  1987年   1172篇
  1986年   1215篇
  1985年   874篇
  1984年   982篇
  1982年   897篇
  1981年   743篇
  1980年   775篇
  1979年   529篇
  1978年   535篇
  1977年   634篇
  1976年   1043篇
  1973年   438篇
  1972年   532篇
  1971年   4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A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to investigate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s between fully developed pipe flow and core–shell-structured microcapsule in a microchannel. Different flow rates and microcapsule shell thicknesses were considered. A sixth-order rotational 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von Mises stress over the microcapsule shell can be observed on the microcapsule with a thinner shell configuration, especially at higher flow rate conditions.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when being carried along in a fully developed pipe flow, the microcapsule with a thinner shell tends to accumulate stress at a higher rate compared to that with a thicker shell. In general, for the same microcapsule configuration, higher flow velocity would induce a higher stress level over the microcapsule shell. The deformation gradient was used to capture the microcapsule's deform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 of Young's modulus on the microcapsule shell on the microcapsule deformation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 Our findings will shed light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bility of core–shell-structured microcapsule when subjected to flow-induced shear stress in a microfluidic system, enabling a more exquisite control over the breakup dynamics of drug-loaded microcapsule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 The Majorana representation, which provides an intuitive way to represent the quantum state by stars on the Bloch sphere, has drawn considerable...  相似文献   
3.
低维硅锗材料是制备纳米电子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是研发高效率、低能耗和超高速新一代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材料之一,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采用密度泛函紧束缚方法分别对厚度相同、宽度在0.272 nm~0.554 nm之间的硅纳米线和宽度在0.283 nm~0.567 nm之间的锗纳米线的原子排布和电荷分布进行了计算研究。硅、锗纳米线宽度的改变使原子排布,纳米线的原子间键长和键角发生明显改变。纳米线表层结构的改变对各层内的电荷分布产生重要影响。纳米线中各原子的电荷转移量与该原子在表层内的位置相关。纳米线的尺寸和表层内原子排列结构对体系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磁性纳米洋葱碳(MCNOs)负载量(0%、1%、3%、5%)的MCNOs/CdS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磁滞回线测定仪(VSM)对其进行表征,探究了MCNOs负载比例对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RhB性能及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MCNOs能有效提高CdS的光催化效果,复合3%MCNOs后降解率为96%,与纯CdS相比降解率提高了30%,磁性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顺磁性并能实现催化剂的有效回收。MCNOs/CdS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RhB的一级反应动力学直线有较好的拟合度,表明制备的催化剂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线性Na原子链的表面等离激元机理.主要在原子尺度下模拟计算了体系随着原子数增加及原子间距变化的集体激发过程.研究发现线性原子链有一个普遍的特性——存在一个纵模和两个横模.两个横模一般在实验上很难被观测到.纵模随着原子链长度增加,能量红移的同时,该纵模主峰的强度呈线性增长.随着原子个数的增加,端点模式(TE)开始蓝移,能量和偶极强度都逐渐趋向饱和.横模能量被劈裂的原因概括如下:(一)每个位置的电子受到的势不同,在两端的电子受到的势要比在中间的电子受到的势要高,因此两端的电荷积累也比中间多;(二)端点存在悬挂键,所以中间的电子-电子间相互作用与端点的不一样,这两方面又都与原子间距d有关.  相似文献   
7.
8.
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 novel gas sensing material, La–Y co-doped TiO2 nanoparticles, was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 and applied to detect organic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9.
以六水氯化镁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四方体MgO,考察其对有机染料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通过TGA-DTA、SEM、XRD、N2-sorption和FT-IR等手段表征样品.结果表明,原料浓度、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四方体MgO结构的形成影响较小,而反应时间的延长有助于有序结构的组装.温度170℃、时间24h、MgCl2·6H2O与C6H12N4浓度比为1∶2和表面活性剂PVP是制备四方体MgO的最佳条件.在溶液浓度10mg · L-1的单一吸附实验过程中,四方体MgO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分别为91.3;和22.3;,吸附过程均为单层吸附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在溶液浓度40 mg·L-1、甲基橙和亚甲基蓝浓度比3∶1的混合溶液吸附过程中,四方体MgO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分别为80.1;和97.9;.  相似文献   
10.
吸附法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重要方法,开发新型吸附剂一直是研究热点.利用浸渍法和水热法制备了片状和无定形的纳米CeO2吸附剂,探讨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分析pH、吸附时间、六价铬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循环吸附实验考察纳米CeO2吸附剂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厚度30 nm、直径大小约为400 nm的片状CeO2吸附剂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和更快的吸附速率,8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两种吸附剂的最佳吸附pH为3;吸附动力学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等温吸附过程,表明纳米CeO2对六价铬的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片状CeO2四次吸附-解吸实验之后吸附率稍有下降,表明片状CeO2吸附剂有较好的再生能力,因而,该片状CeO2吸附剂适用于与酸性Cr(Ⅵ)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